社區資源配置與規劃

社區資源配置與規劃

基本概念

建築物從建照、營運維護、到拆除的全過程,謂之建築物生命周期,人住建築物內基本目的為安居樂業,我們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有規劃及作為才可以達到。

建築物生命周期內最大的成本即是營運維護成本,至少佔了51%,有了這一層認識以後,才能對如何界定管理水準及捨不得修繕的問題有了共識,才能迎刃解決。

管理水準如何決定

現在社區很流行豪宅、飯店式管理等字眼,殊不知越好的管理服務,需要好的人才來執行、及足夠的服務人員,這些都是靠錢堆出來的,以致很多社區付完管理費後已所剩無幾,後遺症是管理費調漲不易,修繕工程難以決議。

舉例:

假設:一戶50坪房子,每坪房子售價50萬元,在建築生命周期50年內,營運管理費即要52萬元,折每坪每月866元,每戶為43,300元。

但每月需分攤之建築生命周期內之修繕費,計算較為繁複,可參照上篇文章內文所載計算方式,得到每月應分攤之修繕費,再來計算每月每坪可支用之管理費這樣會比較確實。
但這只是理論數字,還要評估住戶是否負擔的起,才是可行的。
但至少在決定人力配置及需要怎樣的服務水準時,不致信口開河,有很客觀的數據支撐,才容易形成共識。

人力配置與科技運用

用人的成本是貴的,但卻不一定是可靠的,但要飯店式服務,用人成本高於一般行情,是肯定的。
現因定有基本工資及勞基法對勞工工作時數、休假的保障,社區在招標時應訂有價格底線,否則勢必會影響到人力素質及人員穩定性。
且如社區預算不足時,使用人力數量會有限制,要多用科技來替代人力,例:電子保全、遠端監控門禁,自動收發箱等的科技。

觀念的改變才能確保資產價值

我們居住社區在意的是安居樂業與確保資產價值,目前的作法因為缺乏周詳的規劃,及計算,很難說服區權人及形成共識,至管理不善房價沒達到應有行情案例,比比皆是,惟有先改變觀念才是正途。